这个政策是想达到什么效果?出于什么目的?
暂时不会成为“政策”吧,这只是一直以来少数专家和这次两会的某个****提出来的意见,教育部还没作出表示,亦或是没必要对此进行表示。
那些支持取消英语的人,大多都有一个爱国论,那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别人的语言,而别人不学习我们的语言”,进而“我们相信以后外国人学我们的语言的,我们要走向世界化”。
问题是“以后”是多久以后?现在中国还在发展期,国际影响力并不大,外国人对我们有着严重的误解,真正喜欢中国文化、愿意学中文的人少之又少。现在的教育习惯是,高考不考的科目学校就不会投入太多时间进去,而是一心一意准备应试科目,所以不排除放弃学习英语课程。试问我们今天就放弃学英语,是不是放弃得太早?
1、教育资源失衡。
读过大学应该都知道,尤其是做科研、it方面的研究人员,难免会接触到大量外文文献,而英文作为最广泛的通用语,英文文献又是最普遍的,所以要看懂英文文献,学习英语是很有必要的,更何况,计算机编程都是全英文的,怎么可以不懂英语?本科时期,我有个同学来自北部的学校,那里有些是教俄文的,所以她来到我们这里后,大一vb必修课学得非常吃力,还不得不报班学英文,再加上我们是化工类专业,做毕业实验的时候需要查阅大量外文文献,而俄文文献少之又少。世界著名的科学杂志nature、cell,好多学者都想投稿,如果不是英文稿子分分钟就打回来了好伐。
所以啊,大学要求学生掌握英语的标准是不会变的,不然为什么进校后还要学两年英语,甚至第四学期的英语课计入了学位课,并且要求通过cet4(英语专业貌似是cet6)才能领学位证?现在大多数教师学生准备高考,完全是为考而考,不作为考试项目的科目,他们不会花太多时间在上面,那么学生的英语水平必定会大大降低,这时,他们通过了高考却满足不了大学的要求,怎么办呢?社会教育机构就赚钱了啊,新东方、启航什么的,我以前也报过班,费用可不低。
但是穷人家的孩子怎么办呢?自学吗?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自学好一门外语的,那他们就和富人家的孩子差距越来越大——富人家的孩子考托福、留学、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见识面广;穷人家的孩子还在大学里抢英语重修课。
2、滋长倦怠情绪,给孩子一种蜜汁自信
“我们即将走向世界化”“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英语什么的,不学我也能通过高考”“为什么我们要学英语,而外国人不学中文”“外国人应该开设中文学习教程,也强制他们学中文才对”
……
“糟糕,老师发给我的这几十篇文献我看不懂,电脑上翻译出来总怪怪的”“震惊!出国旅游,竟然没有一个外国人能说中文”“这款软件真好用呀,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出中文版”“可恶啊,这个游戏没有汉化版”“电脑系统出问题了,一大串英文看不懂,后来才发现是因为电池的问题,然而我已经手贱一键还原了”
中国宇华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光宇建议“高考取消英语”
他的理由是,目前中小学的“孩子们花在英语学科学习上的时间太多,负担太重,然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用不上英语”。
他所提出的证据是:“如果按照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来计算,在一个孩子最美好的10年时光里,竟然将近五分之一(18.13%)的时间都花在了英语学习上。”
李光宇的论证可以被简化成:
(1)大部分人学英语是浪费时间,因为大部分终其一生也用不上英语。
(2)学生之所以浪费这么多时间学英语,是因为高考有英语。
(3)如果高考中没有英语,学生就不会浪费这么多时间学英语。
(4)没必要让大部分学生浪费这么多时间。
(5)所以,要取消英语高考。
显然,李光宇的论证充满漏洞,让我们来逐步考证。
首先,李光宇在前提(1)中先下一个粗略判断,即“现在大部分人学英语是浪费时间”。这话读起来清晰明了,但实际上很有歧义,它至少可以被解读成两种意思。
第一种意思是说:学英语需要天赋,大部分人没有天赋,所以大部分是学不好英语,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学英语是浪费时间。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多半是不了解语言为何物,也不了解语言掌握的机制。
语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只要一个人能学会一种语言,就说明这个人具备语言能力,只要具备语言能力,任何语言都能学会。语言就如同一个玻璃杯,如果一个玻璃杯能装矿泉水,就说明这个玻璃杯有装载能力,有装载能力的玻璃杯就能装咖啡、橘子水、茶等。
有些人可能会说,学习母语和学习二外是两回事,学习二外需要一种非学习母语的天赋。这种说法又是扯皮,因为像北欧三国的公民,大部分人都能熟练掌握三至四种语言。
我们倒开水的时候是慢慢倒,装满了一杯水,但是我们在倒咖啡的时候,是倾倒,结果把杯子都打翻了,我们总不能说这是一只只适合装水却不适合装咖啡的杯子吧?
第二层意思是:现在学英语的方式是一种浪费时间,大部分人以目前的方式学习英语是浪费时间。
我自中学开始学英语前前后后至少十二年,但是我在中国学英语的经历可谓惨不忍睹,确实是在浪费时间。但是,这是我的错吗?
中学的所有学习阶段都沉浸于基础词汇的反复记忆、单项选择的反复操练、以及中式英语的反复阅读。读了十多年英语,我学的都是半吊子chinglish、哑巴英语。我花了十年功夫,都没机会阅读一本完整的英语小说。
如果我一个人读不了,是我的问题,如果所有接受这样教育的人都读不了,那是整个群体接受教育的方式有问题。
如果李光宇是这个意思,那我同意,但显然李光宇不是这个意思。因为如果李光宇是这个意思的话,他的建议应该是改变英语教育,而不是取消高考。
语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第二,李光宇在前提(1)中建立了一层因果关系:因为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用不上英语,所以大部分人学英语是浪费时间。
然而,这层因果关系是建立不起来的,或者说,至少是不充分的。因为李光宇没有解释“什么是有用”“什么机制决定了语言的使用”。
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即一个人之所以用不上英语,是因为这个人过去一直在以浪费时间的方式学英语,以至于从来没有掌握英语这一技能。没有技能使用英语,理所当然的就不愿意去用。如果我在中学阶段掌握了英语这么技能,我从中学阶段就会读大量英语网站的新闻,阅读大量英语作品,从而免受破烂译本的侵害。
第三,李光宇在前提(2)和(3)中认为,之所以学生浪费时间学习英语,是因为高考所致。
我可以承认,如果高考中没有英语一项,那么就没有这么多人会认为学习英语是必要的。但是“没有这么多人认为学习英语是必要的”不代表“学习英语不是必要的”。
语言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掌握,更是一种未来可能性的拓展。如果一个人在早年就能掌握英语,他就会发现一个未被屏蔽的世界,他可以看到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新奇世界,他的价值观可能会完全不一样,他对于未来的把握以及理解也会大大加强。
中式英语
第四,李光宇的前提(2)也有歧义,也能被读出两种意思。
第一种意思是,高考中存在英语项目,所以导致浪费时间。
第二种意思是:高考中的英语项目的考核方式有问题,所以导致浪费时间。
如果是第一种意思,那么即便取消了英语,大部分学生依旧会被浪费掉大量时间。因为,从英语学习中节约来的时间,会被浪费在学习数学、语文、自然科学等科目上。只要高考的唯分数论存在,那么学生就会想尽办法去通过重复的题海战术去拔高分数。
如果是第二种意思,那么要做的是去改革英语的考核方式,而不是取消英语考试。
众所周知,我们的英语考试的题型都是固定的,且都是以选择题为主,强调语法,以书面作业为主,这种考试方式并不完全考察英语能力。结果导致的是,即便一个人能在英语高考中获得高分,也不意味着这个人确实会有出色的英语技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李光宇应该主张的是去改革英语考试的方式。
题海战术
第五,根据前提(4),我们可推测李光宇认为没有必要浪费这么多时间学英语。
这点我同意,但是“没有必要浪费这么多时间学英语”不等同于“没有必要学英语”。如我之前所说,之所以我们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学英语,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是用了一种最糟糕的方式在学英语。
这种方式不仅迫害了我们语言学习能力,还使得我们对于语言产生了极大的误解甚至厌恶。
第六,李光宇试图用证据证明学生确实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如果按照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来计算,在一个孩子最美好的10年时光里,竟然将近五分之一(18.13%)的时间都花在了英语学习上”。
如我之前所说,这美好的10年之所以被浪费,和英语没有关系,即便取消了英语也会被其它东西给浪费掉,之所以被浪费是因为我们整个教育系统的缺陷所致。
所以,总的来说,我认为李光宇是一个逻辑不好的人,他的话充满漏洞,大家不必当真。(文/陶力行冰川思想库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