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路上,请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面对时代的飞速变化,你可曾焦虑和无助?
也许你见过所在的城市凌晨四点的样子,
也曾搭乘最后一班地铁回家。
你累得像条狗,感觉身体被掏空,
然而却并没有什么卵用。
你造吗?或许你只是一名“低品质勤奋者”。
▼
你的勤奋是有效的吗?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一名国际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她看到自己平时都在努力上课、认真笔记、好好复习,平均成绩都在九十分以上,而她的很多同学平时都不好好学习、只搞考前突击。这些人虽然学习上少了认真,但胜在活得多姿多彩,学也学了,玩也玩了,有的参加了学生会,还考了雅思,马上就要出国了。所以提问者很困惑:她自己努力学习,却对未来出国和找工作都没有太大的帮助;别人不努力学习,却更有可能获得好的人生。为什么自己那么辛苦地泡在自习室,却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引用雷军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饰你战略上的懒惰。”
在这里,天天泡自习室可以先暂定为“战术上的勤奋”;泡了四年以后的结果却依旧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那就是战略上的懒惰。
其实类似的例子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这些例子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1)如果不在开始努力之前就设定一个目标,你的努力就很容易陷入“我这么努力有什么用”的自怨自艾中。
(2)如果你的努力不和结果挂钩,那么你就只能沉浸在“我已经很努力了”的幻想当中,并错把受苦的体验当成努力的过程。
(3)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你自以为“已经很努力了”,却“没有任何实质的进展”,导致你反过头来质疑“应不应该努力”这件事,甚至把问题引向了拷问社会的公平性问题,这对你的人生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努力的幻象对已经进入社会的人而言,远比还处于校园中的学生们要大得多。因为成年人要用更加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去应付更为复杂熙攘的世界,而努力的幻象,会长时间地消磨我们的时间、精力,以换取少得可怜的结果。
所以,在努力之前,每个人都应该先问问自己:
“我努力的目标是什么?我现在所付出的努力和我的目标有因果关系吗?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真的需要我埋头学习八小时吗?这八小时里我已经全力以赴了吗?”
人生不应该是充满痛苦疲劳的拉锯战,而应该是有的放矢地走走停停。
▼
造成低品质勤奋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才能成为高品质的勤奋者?
1. 造成低品质勤奋的原因是:绝大多数人的勤奋,都只在输入端用力,而没有在输出端使劲。
2. 成为高品质的勤奋者的解决方案就是:强化输出端,形成 “输入 —— 输出 —— 结果” 的良性闭环。
3.想形成 “输入 —— 输出 —— 结果” 的良性闭环,学以致用是非常困难的一种模式。
4. 学以致用的底层逻辑是:基于能力提升、知识储备的学习。
5. 基于能力提升、知识储备的学习的隐含几种错误的假设:
假设1:认为在 “输入 —— 输出 —— 结果” 的闭环中,有好的输入、输出能力,就能带来好的结果。这个假设的问题忽略了 “输入 —— 输出 —— 结果” 这个闭环中,三者 “匹配衔接” 的难度。
假设2:认为输入、输出的能力,可进一步分解成许多相应的能力进行训练,逐个击破、提升;并且,学习者会自动将各种能力进行整合,并在一个综合性的任务中应用。这个假设的问题在于把能力逐一分离出来进行单独的培训,偏离了能力展现的特点和情景。同时,单一能力的培训大多具有通用性的特点,与具体任务的结合程度较低,因而增加了学以致用的难度。并且,将各种能力的融会贯通,这对学习者的悟性要求是很高的。
假设3:认为要提前进行能力提升、知识储备,以不变应万变,免得 “书到用时方恨少”。它的问题在于缺乏具体应用场景的指引,学习难以抓住焦点,只能不分主次地企图记忆消化全部知识,学习量过大。其次,这会导致学习与应用的周期过长,知识遗忘。由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引发的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其革命性意义不在于 “随时随地学习” 与 “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时间利用效率高”,而在于 “缩短了学习的输入输出周期”。
6. 强化输出端,形成 “输入 —— 输出 —— 结果” 的良性闭环的关键在于:用以致学,而非学以致用。具体来说,是基于项目、任务、问题的学习,而非基于能力提升、知识储备的学习。
▼
请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努力的第一要素,就是过得不舒服。
顶着寒风去早读,自然没有躺在被窝里睡懒觉舒服;看那些枯燥无味的理论,自然没有追韩剧,玩游戏舒服;在图书挂呆一天,自然不会比在宿舍玩手机,看小说舒服;你问问自己,是不是因为过的太舒服了,所以才喜欢一路安逸的走下去。不满足现状,内心隐隐不安,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也没什么特长,却又喜欢现在的安逸,不用操心什么,每天吃吃喝喝就过去了。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然是有道理的,生活太安逸,太轻松,一定是会消磨你的斗志的。
第二,大概是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热爱这个东西,真的有意想不到的力量。因为喜欢本身就把所有不舒服的事情变得有意思了。身边朋友喜欢写东西,接触到网文的时候,泡到电脑上,一天能码字上万。在这未知的世界,努力去做那些喜欢的事情,不要闲下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不要怕没结果,不要怕没成功,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认真,努力的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最后无论结果如何,但你一定真真正正喜欢那种充实感。为了梦想,为了喜欢,拼命去做,那都是相当的可爱。
第三,大概你如果不想为自己努力,但是有想过身边的人吗?
你努力了,你就不愧对自己的热血;你努力了,你就不愧对你曾经经受的坚苦日子;你努力了,你就不愧对身边的人。就怕你加班熬夜一次,就嚷嚷着黑心老板,出头无望。就怕你失败一次,就嚷嚷着自己是金子却无处发光。就怕你应酬喝酒吐了几次,就嚷嚷着社会黑暗,没钱没权,就想放弃。世界纷纷扰扰,你过得舒服吗?你真的再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吗?
如果你被生活磨掉了棱角,你被现实打败了,希望你同样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不要辜负自己,更不要辜负身边的人,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
By网友说
@ecology:
以前看到这些,哇,好有道理,大多数是低效率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呢。如今,同位素的学习告诉我,正是这些稳定的原子才构成了这样有序,稳定的社会。一群激发态的原子,这个社会承载不下。
@桂桂:
确实,现代人太忙碌了,忙生活,忙工作,忙学习。生活节奏不停地加快再加快,导致我们价值观的扭曲,生活给别人看,旅行给别人看,甚至一个小小的包,都是为了展示给他人,来寻求自己心理上的满足,以至于再也不能静下心来,去品味生活,再也没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佳句!真希望生活能慢下来,停留一会儿,释放一下自己的内心,去思考,去探索!不再是工作的机器,成为生活的工匠!
@三角铁十级: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的奋斗,当然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冷月无声:
我一直是个惰性思考者,面对问题总是逃避,不愿意去深思。思维上的惰性比行动上的惰性更可怕!
@岊湬: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宫崎骏的宫:
凡事不加思考,于是劲儿没使对方向,从而常常劳而无功。
@凡思·岳兵:
“拒绝思维懒惰,习惯于深度思考”其实是在同人性抗争,必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让深度思考像林彪一样成为习惯,就不感觉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