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单招文化课题库(高中语文数学)

浏览
2020-09-19 09:30:52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单招文化课语文题库(高中)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一)
生命的平衡力
①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短促或漫长的人生中都需要平衡,并且都是会在最终得到平衡的。眼睛瞎了,意大利的安德烈·切波里却成为了著名的盲人歌唱家;耳朵聋了,德国的贝多芬却成为世界闻名的音乐家。个子高的,如姚明,自然成就了他的事业,他可以到美国的NBA去打篮球,风光无限;个子矮的,如拿破仑,按现在的标准大概得是二等残废了,但却不妨碍他成为盖世的英雄。
②这就像《红楼梦》里所说的: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这也就像《伊索寓言》里所讲的:高高的长颈鹿可以吃得着高高树上的叶子,却没办法走进院子矮小的门;矮矮的山羊吃不着高高树枝上的叶子,却轻而易举地走进了矮小的门。
③懂得了生命中的这一点意义,不仅是让我们不必为我们自身的长处而骄傲,不必为我们自身的短处而悲观;也不仅是让我们知道拥有再多,总会有失去的时候,失去的再多,总会有得到补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充分去体味到生命其实是一条流淌的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生命中的一种情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也是生命的一种情景。一条河在流淌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前一种风景,也不可能总是后一种风景,它要在总体流量的平衡中才会向前流淌,一直流入大江大海。因此,我们不必去顾此失彼,我们不必去刻意追求某一点,从而在这样生命的平衡中,让我们的心态更加从容,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平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舒展。
④当今土耳其首富萨班哲先生,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命运似乎和他开着残酷的玩笑,他的两个儿女都是残疾弱智。但他却以为这其实就是生命给予他的一种平衡,而不去怨天尤人。他想开了,不幸与幸运之间沟通的桥需要的就是生命的平衡。他用自己富裕的钱,在伊斯坦布尔修建了一座残疾人公园。他希望以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来平衡更多残疾人不如意的生活,从而使自己不如意的生活达到新的平衡。就这样,他在富有和贫穷、健全和残疾、得到与失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平衡。
⑤人的一生,并非“不是天堂就是地狱”的选择,而总是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平衡力量的显示。这样,我们的生命处于一种能量守恒状态中,而对生活中所呈现出的极端才不会或得意忘形或惊慌失措。生命就是在这样的阴阳契合、内外互补、得失兼备和相辅相成中达到平衡。寻找这样的平衡,便寻找到了生活的艺术,寻找到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生命平衡的力量,其实就是我们平常生活的定力,是我们琐碎人生的定海神针。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5分)
A.本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
B.文中引用《红楼梦》的故事论证了中心论点。
C.本文第③段引用诗词比喻说理,冲淡了全文论证的气势与力量。
D.第⑤段画线句中的“总”字,强调了“生命平衡的力量”贯穿人的一生。
2.结合全文,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5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命平衡的力量。
B.本文第②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证明观点。
C.萨班哲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他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
D.本文通篇都运用了举例论证来说明中心论点。
3.下列成语,不符合本文中心文意的一项是(A )(5分)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阅读理解(二)
血液的构成
①人的体内有奔腾的江河,它是鲜红色的。这红色的江河就是血液。
②(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人的血液里有大量的红血球,红血球里充满了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当它吸取新鲜的氧气时,带铁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就使血液变成红色。)也许你会奇怪,铁与氧结合会变成铁锈,为什么人体中的铁不会生锈呢?原来,血液中的铁被“锁”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可以吸取和放出氧,却无法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因而也就不会生锈了。
③人的血液里还有白血球,白血球是圆形的。其实,它不是白色的,而是无色的,医生在验血时为了看清它们,才将它们染上白色。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它主要有中性白血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④血小板是人体血液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们的外形和边缘规则的平板不同。血小板多数是两面凸起的椭圆球体,还有些是不规则的碎片。血管只要受伤,它们就会在伤口聚集,将伤口塞住,随后血浆中的化学物质就会促使血块形成,将伤口封起来。
⑤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是三种不同的血细胞,这些血细胞悬浮在血浆中,就构成了人体的血液。
1. 本文说明的内容是(D )(5分)
A. 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     B. 人体内奔腾的江河
C. 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   D. 人体血液的构成
2. 本文第②段中画括号部分的说明顺序是(C )(5分)
A. 从概括到具体     B. 从整体到部分
C. 从结果到原因     D. 从主要到次要
3. 对人体的血液中所含的三种血细胞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5分)
A. 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     B. 红血球、血小板、血清
C. 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血球   D. 血浆、白血球、淋巴细胞
阅读理解(三)
舌尖上的争议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二是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D )(5分)
A.尽管《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作者对此持赞赏的态度。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引发的最大争议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缺乏关联性,且主题隐晦。
C. “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两点:进行国家主义(家国意识)的教育;矫正快节奏、粗鄙的现代生活。
D.作者认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文人气质几乎消失殆尽。
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分)
A.第②段主要运用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论证电视节目应当发挥教化的功能。
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人们对‘舌尖’的评价”展开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 文章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引出议题。
D.文章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珍惜“舌尖”的文人气质。
3.下列关于第③段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5分)
A. 第③段的主旨句是: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B.第③段运用了比喻论证,以无人问津的穷小子比喻默默无闻的“舌尖”节目,以中了巨奖的富小子比喻名满天下的“舌尖”节目。
C.在作者看来,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观看类似“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而不是那些美轮美奂的益智片。
D.作者对“舌尖”第二季持欢迎态度,因为这档电视节目充满了文人气质,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同时它也梳理了民族文化传统。
阅读理解(四)
最是经典润人心
①近一段时期,舞台作品诸如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大型演出《美丽中国・古风国韵》,电视综艺作品如中央广播电視总台的《经典咏流传》、湖南广播电视台的《声入人心》及其同名音乐会全国巡演,均备受观众喜爱。这些节目都选择了大众化的角度和方式去呈现经典,虽性质不同却殊途同归,起到普及经典的作用。它们构成了文化消费市场中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②***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打造更多文化艺术精品,广泛传播和弘扬文化经典,是时代赋予的重任。
③呈现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效果。《美丽中国・古风国韵》把中国古典文化瑰宝以精美的现代舞台展现出来;《经典咏流传》以公众人物演绎中国古典诗词为主,带领人们读诗成曲,传唱经典;而《声入人心》音乐会则以流行的、大众化的方式呈現西方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新的文化现象,引发观众热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文化经典进行更多、更深的了解,起到了陶治大众情操的社会美育作用。
④文艺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甘霖。而文化经典作为其中的核心部分,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具有深邃的思想性、艺术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大众精神需求,起到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作用。各民族文化经典都是一座座丰厚的审美富矿,代表较高的文化艺术品位,包含着优秀传统文化和诸多经典艺术元素,具有不可或缺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⑤毋庸讳言,当今过快的生活节奏、过度的商业包装,也让快餐式文化消费占据了不小市场。有的人静不下心,有的人缺少时间,致使文化经典有时很难走入人心,无法全面深入地发挥其润物无声的美育功用。对此,我们不妨将文化经典蕴于当代影视艺术文化之中,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助推文化经典的普及与传承,都不失为一种良策。
⑥期待作为阳春白雪的文化经典,不仅能顶天立地,而且能铺天盖地,从而春风化雨、丰厚心灵,繁荣文化、滋养文明。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5分)
A.第①段从人们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文艺节目谈起,吸引读者,引出下文的论题。
B.作者认为,要使文化经典普及和传承,可以将文化经典蕴于当代影视艺术文化之中,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助推文化经典的普及与传承。
C.第④段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文化经典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能起到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作用。
D.第⑤段先将快餐式文化与文化经典进行对比,指出快餐式文化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接着分析文化经典很难走入人心的原因,进而提出建议。
2.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是战国时期《对楚王问》中的典故,分别代指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运用这一典故的用意是(  C )(5分)
A.希望文艺作品的呈现方式不拘于一格,能符合大众的口味,为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和喜爱。
B.希望文艺工作者能打造更多文化艺术精品,广泛传播和弘扬文化经典,不负时代赋予的重任。
C.希望优秀作品的选择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高深高雅的,也要有通俗普及的,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使经典得以普及。
D.希望高雅文化艺术与流行、通俗元素充分融合,推动文化经典在大众中广泛传播,激发大众的兴趣。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5分)
A.《美丽中国·古风国韵》《经典咏流传》《声入人心》三个节目虽然性质不同,但都选择了大众化的角度和方式去呈现经典,起到普及经典的作用。
B.第⑤段作者认为快餐式文化消费占据不小市场的原因:一是人们生活节奏过快,没有时间去品位经典:二是未能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经典。
C.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的文化现象,引发观众热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文化经典进行更多、更深的了解。这说明旱现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效果。
D.从末段可以看出,作者希望文化经典既能顶天立地,又能铺天盖地,起到春风化雨、丰厚心灵,繁荣文化、滋养文明的作用。
阅读理解(五)
成语里的歌声
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阳春》和《白雪》最初指的是什么?( C )(5分)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D.气候
2.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5分)
A.作者讲“响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讲究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作者讲“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作者讲“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D.作者讲“阳春白雪”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通俗的文艺作品很容易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3.下列哪个成语和音乐无关( D )(5分)
A.曲高和寡   B.高山流水   C.余音绕梁    D.破釜沉舟
阅读理解(六)
心与手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身边摆满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有两个较特别的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颜,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上用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观察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句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有个赚钱的好去处,所以——,当然警长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大使,但是——”
“大使,”姑娘兴奋地说道,“你可别再提大使了,大使可不需要做这种事情,这点你应该是知道的。你现在既然成了一名勇敢的西部英雄,骑马,打枪,经历各种危险,那么生活也一定和在华盛顿时大不一样,你可再也不和老朋友们一道了。”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埃斯顿的那位同伴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我想这儿的空气适合我。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而且我也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铐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
“你现在去不了东部太遗憾了。”她一面说着,一面重新整理好衣裳,恢复起仪态,“但我想你一定会继续旅行到内森维茨的。”
“是的,”埃斯顿回答,“我要去内森维茨。”
两位乘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5分)
A.小说开头男女主人公依次出场,只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并不点明人物的具体身份,目的是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B.这篇小说讲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读后给人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
C.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味道,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
D.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而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逊色,缺乏戏剧性。
2.这篇小说结尾暗示了什么( A  )(5分)
A.承认自己是罪犯的人才是真正的警长。
B.埃斯顿是真正的警长。
C.埃斯顿不是罪犯。
D.警官不会把罪犯拷在手上。
3.小说的题目是“心与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5分)
A.小说的情节是和两只铐在一起的手紧密相关的。
B.小说揭示的是“心”的问题——心灵深处的人性美。
C.体现了警长善解人意、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之心的美好品格。
D.小说写的是“心手相连”的故事。
二、古诗文阅读
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每道4分,共20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 用来……的       B.因此      C.原因       D.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2.“吾从而师之” 中“师”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 师道       B.学习       C.老师       D. 以……为师
3. 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D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
4. 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B  )
A. 不拘于时,学于余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 而耻学于师
D. 师不必贤于弟子
5. 本段文字讲述的主要内容是(  A  )
A. 正面论述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B. 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 论证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D. 交代写作《师说》的缘由。
(二)名篇名句默写(每空2分,共10分)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每道4分,共20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求全责备      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比喻       B.排比        C.对偶      D.对比
3.下列句中“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且置土石                   B.积土成山,风雨兴 
C.积水成渊,蚊龙生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4. “驽马十驾”中“驾”的意思是(  B )
A.车辆       B.驱赶、奔跑       C.天      D.驾车
5.本段文字议论的中心是( B )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二)名篇名句默写(每空2分,共10分)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每道4分,共20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本段文字选自(  B  )
A.《师说》      B.《逍遥游》      C.《劝学》     D.《赤壁赋》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小知不及大知      B.此小大之辩也       
C.三餐而反          D.奚以知其然也
3.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中“抟”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回旋而上     B.盘旋      C.向上     D.振翅
4. 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B  )
A. 此小大之辩也   
B. 奚以知其然也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5. 本段文字讲述的主要内容是(  B  )
A.阐述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      
B.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辩”      
C.阐述社会的人也有所待,也受万物的限制   
D.交代什么是真正逍遥的境界
(二)名篇名句默写(每空2分,共10分)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每道4分,共20分)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本段文字节选自《阿房宫赋》,它的作者是(  C  )
A.欧阳修      B.韩愈      C.杜牧      D.苏轼
2.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中“族”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使……灭族      B.灭族      C.灭亡      D.族人
3. “秦人不暇自哀”中“不暇”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没有闲暇      B.赶不上     C.没有等到      D.来不及
4.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A  )
A.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C.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本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B  )
A.正反对比      B.借古讽今     C.以小见大     D.卒章显志
(二)名篇名句默写(每空2分,共10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三、语言文字运用(30分)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
A.创伤(chuāng) 蚌壳(bàng)   剥夺(bō)  人参(shēn)
B.禅让(shàn)    颤栗(zhàn)    拾掇(duō)  精辟(pì)    
C.奴婢 (bì)       玷污(diàn)    哺育(pǔ)  赎罪(shú)
D.亲昵(ní )     芳菲(fēi)     汾酒(fén)    股肱(gōng)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A.楔子(xiē)      咽气(yàn)       驯服(xùn)      刊载(zǎi)
B.歼灭(qiān)     脉搏(mài)       黯然(àn)       簸箕(bò)
C.畸形(jī)       强横(hèng)      成绩(jī)       膀胱(páng)
D.囹圄(líng)     茶几(jǐ)        阴霾(mái)      禅寺(chán)
3.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C)
A.纤细(qiān)   酝酿(niàng)    齲齿(qǔ)    悖谬(bèi)
B.嶙峋(xún)     狡黠(xié)      庇护(bì)    差别(chā)
C.省悟(xǐng)   灼伤(zhuó)   无垠(yín)     剎车(shā)
D.恫吓(hè)     熟稔(rěn)    谄媚(chǎn)    炽热(zhì)
4.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
A.高亢(kàng)   迄(qì)今      编纂(zuàn)    蓦然(mò)
B.恬(tián)淡   骈文(pián)    弓弩(nǔ)      绚丽(xuàn)
C.横亘(gèn)    洗濯(zhuó)    裨益(bì)      谬(miào)误
D.蹒(pán)跚    徘徊(huí)     觥(gōng)筹    泥淖(nào)
5.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
A.脉膊    松弛    天翻地覆        B.重叠    辐射    言简意骇
C.妨碍    凑合    自暴自弃        D.渡假    精粹    一鼓作气
6.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
A.融恰   挑衅   大名鼎鼎B.阑珊   秉烛   张灯结采
C.伟岸   纵横   浮想联编D.澎湃   淅沥   瘦骨嶙峋
7.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暇想   粗犷   心旷神怡     B.折叠   志趣    趾高气扬
C.筹备   恻隐   一愁莫展     D.糜烂   震憾    汉流浃背
8.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寒噤     荒辟    富丽堂皇      B.渲泄    琐屑     月明风清
C.烦燥     吊唁    大有稗益      D.取缔    毗邻     步履维艰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在市民广场上载歌载舞,引得行人驻足观赏。
B.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C.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忘乎所以,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D.为人处事,应作一名谦谦君子,不要飞扬跋扈,锋芒毕露。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
A.大洪山的溶洞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B.一时间,满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C.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宛若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  )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面对时刻变化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世界各国应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社会的进步。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叶笃正、吴孟超两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D.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1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最好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和_______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否则,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_______作品的精神,错误地过分拔高或贬低作品的思想境界。      
A.洞察   反映  误解        B.洞悉  反应 误解       
C.洞察   反应   曲解     D.洞悉 反映 曲解 
1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C )
①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不要地作结论。②这个厂子的饮料,口味,质量始终如一,顾客反映不错。
③报纸也不过偶尔看看,好比看古代或是异国的故事,对这件事他。
A.轻率纯真漫不经心      B.草率纯正漫不经心
C.轻率纯正漠不关心      D.草率纯真漠不关心
15.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D  )
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也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________。1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去了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________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      _____话题。
A.限定   抨击   生僻      B.限制   批评   生僻
C.限制   批评   冷僻      D.限定   抨击   冷僻
16.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作者多年_______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_______出来,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_______,充满了纯朴的人情美。
 A.积淀    流淌    契合      B.积聚    流淌    吻合
 C.积淀    流露    吻合      D.积聚    流露    契合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深度。
D.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
A.这次比赛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B.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C.只有弄清几十年来在前进道路上的是非得失,认识教育规律,我们才能改革教育,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D.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19.在下列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中国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在流行歌曲颁奖盛典现场,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由于今年夏天许多地方天气持续的酷热酷旱,导致了蔬菜价格的明显上涨。
B.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C.中国政府是服务于人民的政府,人民对政府的满意直接表明政府对人民的服务质量的优劣。
D.给病人做手术,过去由医生个人决定,现在规定重大手术需要集体讨论决定,这就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2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C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             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   D.⑥②③①④⑤
2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南戏艺术从萌芽到成熟的进程是漫长的。温州等地的民间歌舞小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五大传奇戏的出现,则标志着南戏艺术的成熟。
①在进入城市以后            
②它的戏剧结构也就更加严谨和完整了
③随着南戏活动地区的扩展              
④戏剧结构比较简单
⑤各种舞台艺术的综合运用才逐渐成熟    
⑥出场的角色也只有三四个人物
A.⑥④①⑤③②             B.④⑥①③②⑤
C.⑥④⑤①②③             D.④⑥③①⑤②
2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C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①③②⑤④                     B.④⑤③②①
C.④①⑤③②                     D.①⑤④③②
2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前年,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我在一棵枯死的胡杨树跟前站立了很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沙漠为什么不可以重新变成春天的故乡呢?
①我赞叹它
②乃是因为它虽然已死去千年,但仍然以一棵树的形象存在于人间
③那么就可以证明,沙漠只是后来的演变
④既然沃野可以变成沙漠
⑤由此也引发我的思考:既然千年前这里还有树木
⑥它虽然再也听不见春天的召唤,但却给执著的生命留下不朽的启迪
A.⑥⑤④③①②   B.⑥⑤③④②①   C.①②⑥⑤③④    D.①⑥⑤④③②
四、作文(60分)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宽容可以赢得尊敬,宽容可以温暖人间,宽容可以获得真情;宽容就是一缕阳光,宽容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毕业成绩优异,但在德国求职时却屡屡被很多大公司所拒绝,选了一家小公司,没想到仍然遭到了拒绝。这位留学生很纳闷。一个德国公司的老板给他看了一份记录,原来这位中国留学生在乘坐公共汽车时曾经被抓住过3次逃票。
请针对上述材料,选择一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浪漫、轻松,也不乏鲜花和掌声;生活中有困苦、艰辛,也不乏险滩和暗流。那么,在你眼中,生活应是怎样的呢?
  请以“真实的生活”为话题,结合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道:“回首昔日,留在我记忆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悦,倒是那曾经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怀念。”
追求产生于一种人生定位,追求的意义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哪怕难如所愿,即使所得甚少,但仍不失幸福与快乐……
你对此又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毛泽东曾说过:“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会犯错误:一种是还没出生的人,一种是已经死去的人。”每个人在学习、交友、生活、工作等上面都曾犯过错误。有人错得离谱,有人错得美丽;有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有人歪打正着,将错就错;有人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人明知故犯,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请以“犯错误”为话题,结合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 历年分数 考试大纲 报名入口

历年试题New 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