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药学专业技能考试大纲(含样题)(中职类)

浏览
2022-02-27 14:22:37

2022年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药学专业技能考试大纲(含样题)(中职类)

一、考试科目及分值比例

1.满分为150分。

2.考试科目:解剖学基础     约30%

生理学基础     约20%

临床疾病概要    约10%

医用化学基础    约10%

药理学基础     约30%

二、试卷题型及分值比例

单项选择题       53%  

名词解释         12%

填空题        15%

简答题        20%  

三、参考教材

1.《解剖学基础》 主编 崔文 柏燕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12月第2版

2.《生理学基础》 主编 周南会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6月 第2版

3.《临床疾病概要》主编 孟月丽 曹文元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6月 第1版

4.《医用化学基础》主编 陈林丽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年5月 第3版

   5.《药理学基础》  主编 卢佳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年8月 第2版

四、考试内容

1.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比例

重点内容(大纲内容用“—”表示) 约80%

非重点内容                       约20%

   2.考试范围:

【解剖学基础】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和骨连接

一、概述。骨的分类。骨的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骨连结。

二、躯干骨及其连结。椎骨的一般形态。颈椎、胸椎、腰椎和骶骨的主要形态特点。椎骨的连结,椎间盘的组成。脊柱的整体观和功能。胸骨和肋的形态。肋弓的形成。胸廓的组成。

三、颅骨及其连结。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颅底内面和颅侧面的主要形态结构。骨性鼻腔外侧壁的形态结构。

四、上肢骨及其连结。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形态。肩关节和肘关节的组成、构造特点和运动。

五、下肢骨及其连结。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骨盆的组成和分部。男女骨盆的区别。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组成、构造特点和运动。

六、临床常用的骨性标志。

第二节  骨骼肌

一、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

二、膈的位置、形态和作用,膈的裂孔及其通过的结构。

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位置、层次、纤维方向和作用。腹直肌鞘的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内容物和临床意义。

四、头肌的分布。主要面肌和咀嚼肌的名称。

五、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前臂肌、手肌的分群和作用。

六、下肢肌的分布和分群。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七、全身的主要肌性标志。

[第三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概念。

二、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第二节  消化管

一、口腔。咽峡的概念。

二、咽。咽隐窝的特点。

三、食管。食管的3处狭窄及临床意义。

四、胃。胃的2口、2弯和4部。胃溃疡的好发部位。

五、小肠。十二指肠的分部。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六、大肠。大肠的3种特征性结构。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第三节  消化腺

一、大唾液腺。3大口腔腺的名称及其导管开口部位。

二、肝。肝门的概念。

[第四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概念。

   第二节  呼吸道

   一、鼻。易出血区的概念。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及其临床意义。

   二、咽。

   三、喉。喉腔的位置、喉软骨的名称和喉腔的分部。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气管的位置和形态,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第三节  肺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肺门的概念。

[第五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肾

一、肾的形态。肾门和肾蒂的概念。

二、肾的位置和毗邻。肾门的位置。肾区的概念。

三、肾的剖面结构。

四、肾的被膜。肾被膜的层次、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第三节  输尿管

  一、输尿管的分部及狭窄部位。

第四节  膀胱

一、膀胱的形态及分部。

二、膀胱壁的结构。膀胱三角的位置、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三、膀胱的位置与毗邻。膀胱空虚和充盈时的位置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男性、

女性膀胱后方及膀胱颈相邻的结构。

第五节  尿道

  一、女性尿道的长度、特点和开口位置。

【生理学基础】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功能

一、单纯扩散。

二、易化扩散(通道易化扩散与载体易化扩散的概念与特点)。

三、主动转运(主动转运的概念,Na+-K+泵的概念及其意义)。

四、出胞和入胞(出胞和入胞的概念)。

五、细胞膜的受体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及产生机制(静息电位概念及产生机制,极化、去极化、复极化和超极化的概念)。

二、动作电位及产生机制(动作电位概念及产生机制,动作电位传导机制与特点,阈电位,神经冲动的概念)。

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骨骼肌的收缩原理(肌丝滑行学说),兴奋-收缩耦联(概念、与Ca2+的关系)。

二、骨骼肌的收缩形式(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单收缩与复合收缩)。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概述

一、血量和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和正常值)

二、血液的理化性质(pH值)

第二节 血浆

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

二、血浆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的形成,等渗溶液的概念以及临床常用的等渗溶液)

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与功能,红细胞的生成原料与影响红细胞成熟的主要因素,贫血概念)

二、白细胞(白细胞的分类、正常值与功能)

三、血小板(血小板的正常值与基本功能)

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不作要求)

第五节 血型与输血

一、ABO血型系统(血型的概念,ABO血型的分型原则及临床测定方法,ABO血型与输血的关系。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及其意义)

二、Rh血型系统(分型)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二、胃内消化(胃液的成分及作用,胃的运动形式胃排空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三、小肠内消化(小肠的运动形式和分节运动的概念,胰液与胆汁的成分及各种成分作用)。

四、大肠的功能和排便

第二节  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小肠在吸收中的作用)。

第三节  消化器官功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及作用)。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 

第一节  尿生成的过程

一、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球滤过率的概念和正常值)。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概念,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部位和特点,肾糖阈的概念和正常值及其与尿糖的关系)。

第二节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一、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滤过膜、有效滤过压和肾血浆流量)。

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小管液溶质浓度,抗利尿激素,醛固酮)。

第三节  尿液及其排放

一、尿液(正常尿量、多尿、少尿和无尿的概念)。

【临床疾病概要】

   [第二章  诊断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体格检查

  一、视诊、触诊、叩诊的概念及方法;叩诊音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二、全身状态检查(检查项目)。

  三、生命体征

  (一)体温(参考值及生理变化)。

  (二)脉搏(脉率、脉律、动脉壁强弱、病理变化)。

  (三)呼吸(呼吸频率、呼吸节律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四)血压(血压标准、血压变化及临床意义)。

   [第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一、流行性感冒的讲解: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肺炎的定义、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第四章  循环系统疾病]

  一、冠心病

  (一)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含分型);诊断与鉴别。

  (二)心肌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

  二、高血压

  (一)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                 

  (二)高血压的测量方法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三)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措施。  

   [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一、胃炎、胃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胃炎、胃溃疡的病理学改变;胃炎、胃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医用化学基础】

   [第二章  溶液]

  第一节  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概念及符号,摩尔的概念及符号,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粒子数的关系式)。

  二、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的定义及符号,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的关系式)。

  三、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第二节  溶液的浓度

  一、常用溶液的表示方法(溶液的概念,溶液的四种表示方法的定义、数学表达式、公式及单位)。

  二、溶液的稀释和配制(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

   [第四章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质量数的含义,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1~20号元素名称及符号书写)。

  第二节  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氯和碘及其重要化合物(氯气的分子式及性质,氯和碘及其重要化合物分子式的书写)。

  二、氧和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氧气的分子式及性质,氧和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分子式的书写)。

  三、氮和磷及其重要化合物(氮和磷及其重要化合物分子式的书写)。

  第三节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等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

  二、钙(氧化钙、碳酸钙及氢氧化钙等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

  三、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等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

  四、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及氢氧化铁等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

   [第五章  烃]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概述

  一、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特点。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碳原子的特性,同分异构现象)。

  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官能团分类:烯烃、炔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等)。

  第二节  烃

  一、烷烃(烷烃的定义、结构、命名、分子通式、化学性质)。

  二、烯烃(烯烃的定义、结构、命名、分子通式、化学性质)。

  三、炔烃(炔烃的定义、结构、命名、分子通式、化学性质)。

  四、苯及其同系物(芳香烃的定义、命名、苯的结构及其化学性质)。

【药理学基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绪言

  一、药理学基础的性质和任务(药理学、药物、药物效应动力学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念)。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药物的作用与药理效应(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的类型)。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防治作用,不良反应的种类)。

  四、药物作用机制。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影响药物通过细胞膜的因素)。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影响因素)。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参数(半衰期的定义及意义)。

  第四节  影响药物的作用的因素

  一、药物方面的影响因素。

  二、机体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述

  一、传出神经递质的代谢。

  二、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类、分布及效应。

  三、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及分类。

  第二节  拟胆碱药

  一、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云香碱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二、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胆碱能危象的概念)。

  三、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

  第三节  胆碱受体阻断药

  一、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二、N受体阻断药(琥珀胆碱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处理)。

  第四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物

  一、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麻黄碱和多巴胺与肾上腺素的临床使用)。

  二、α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第五节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一、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二、β受体阻断药(分类、作用、临床应用)。

   [第十二章  激素类及有关药物]

  第一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一、抗甲状腺药物(硫脲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第三节  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一、胰岛素(胰岛素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胰岛素抵抗)。

  二、口服降糖药(分类)。

   [第十三章  抗微生物药]

  第一节  概述

  一、抗微生物药和化学治疗(抗微生物药和化疗的概念)。

  二、常用术语(抗菌谱、抗菌活性、化疗指数、抗菌后效应、耐药性等概念)。

  第二节  抗生素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的抗菌谱,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头孢类抗生素的抗菌谱、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二、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万古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谱;林可霉素及万古霉素的临床首选感染疾病)。

  三、氨基糖苷类和多粘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种类、抗菌谱、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四、四环素和氯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的不良反应及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  化学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喹诺酮类抗菌谱及不良反应)。

  二、磺胺类药物及甲氧苄啶(磺胺类药物及甲氧苄啶的抗菌谱、临床使用及不良反应)。

  三、硝基咪唑类(甲硝唑的临床应用)。

  四、硝基呋喃类。

  第四节  抗结核药

  一、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二、新一代抗结核药。

  三、抗结核药的临床应用原则。

  第五节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一、抗真菌药。

  二、抗病毒药。

附:样题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单招

药学专业考试题型示例

(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每题所给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多选或者漏选不得分)

1.骨的构造有(  )  

A.骨密质、骨松质和骨膜   

B.骨质、红骨髓和骨膜   

C.骨密质、骨松质和骨髓

D.黄骨髓、骨质和骨膜     

E.骨质、骨膜、骨髓、神经和血管

2.额窦开口于:(  ) 

A.上鼻道   

B.下鼻道     

C.中鼻道   

D.蝶筛隐窝   

E.以上都不对

3.………

二、名词解释(本部分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毒性反应

2.………

三、填空题(本部分共11空,每小题2分,共22分)

1.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包括         和         。

2. ………    

四、简答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2.………

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 历年分数 考试大纲 报名入口

历年试题New 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