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题库(高中生)

浏览
2022-12-01 11:08:49

一、现代文阅读(30 分)

阅读理解(一)

传统文化须敬畏

张文珍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1817 年,那个曾野心勃勃欲征服整个世界的拿破仑曾说过: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沉睡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此话一经说出,便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拿破仑基于什么做此断语无从得知,或许是因为中国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拥有的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的国家具有不怒而威的力量。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发生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气大伤。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 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

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重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也有被他国“抢走” 的可能。

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逐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 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当年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 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且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1. 对第②、第③段文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5 分)

A. 第②段的排比句中还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论证方法看,这一排比句属道理论证。

B. 第②段的意思是说,**文化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

C. 第③段列举“文化大革命”的事例,从反面揭示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及其带来的后果。

D. 第③段的意思是说,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故对传统文化的缺陷也应客气。

2. 下列对第①段在文中作用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5 分)

A. 作者在第①段中先摆出事实引出论题,并指出这些事实“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进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B. 第①段中的事例是文章的事实论据,用以证明作者在文中关于“我们对待传统文化态度”的种种议论。

C. 作者在第①段列举的两个事例,是为了在文章开头强调那些商家行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与教益只是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

D. 第①段与第④段的有关内容是互相照应的,意在议论:“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

3. 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传统文化已经且正在遭受挑战”现象的一项是( B )

(5 分)

A. 孔子、老子的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

B. 将端午节、中秋节设为国家法定节日。

C. 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

D.2012 年,杜甫画像被人涂鸦、恶搞,且在网络上成为热搜点。

阅读理解(二)

生命的平衡力

①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短促或漫长的人生中都需要平衡,并且都是会在最终得到平衡的。眼睛瞎了,意大利的安德烈·切波里却成为了著名的盲人歌唱家; 耳朵聋了,德国的贝多芬却成为世界闻名的音乐家。个子高的,如姚明,自然成就了他的事业,他可以到美国的 NBA 去打篮球,风光无限;个子矮的,如拿破仑, 按现在的标准大概得是二等残废了,但却不妨碍他成为盖世的英雄。

②这就像《红楼梦》里所说的: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这也就像《伊索寓言》里所讲的:高高的长颈鹿可以吃得着高高树上的叶子,却没办法走进院子矮小的门;矮矮的山羊吃不着高高树枝上的叶子,却轻而易举地走进了矮小的门。

③懂得了生命中的这一点意义,不仅是让我们不必为我们自身的长处而骄傲,不必为我们自身的短处而悲观;也不仅是让我们知道拥有再多,总会有失去的时候,失去的再多,总会有得到补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充分去体味到生命其实是一条流淌的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生命中的一

种情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也是生命的一种情景。一条河在流淌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前一种风景,也不可能总是后一种风景,它要在总体流量的平衡中才会向前流淌,一直流入大江大海。因此,我们不必去顾此失彼,我们不必去刻意追求某一点,从而在这样生命的平衡中,让我们的心态更加从容,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平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舒展。

④当今土耳其首富萨班哲先生,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命运似乎和他开着残酷的玩笑,他的两个儿女都是残疾弱智。但他却以为这其实就是生命给予他的一种平衡,而不去怨天尤人。他想开了,不幸与幸运之间沟通的桥需要的就是生命的平衡。他用自己富裕的钱,在伊斯坦布尔修建了一座残疾人公园。他希望以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来平衡更多残疾人不如意的生活,从而使自己不如意的生活达到新的平衡。就这样,他在富有和贫穷、健全和残疾、得到与失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平衡。

⑤人的一生,并非“不是天堂就是地狱”的选择,而总是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平衡力量的显示。这样,我们的生命处于一种能量守恒状态中,而对生活中所 呈现出的极端才不会或得意忘形或惊慌失措。生命就是在这样的阴阳契合、内外互补、得失兼备和相辅相成中达到平衡。寻找这样的平衡,便寻找到了生活的艺术,寻找到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生命平衡的力量,其实就是我们平常生活的定力,是我们琐碎人生的定海神针。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5 分) A.本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

B. 文中引用《红楼梦》的故事论证了中心论点。

C. 本文第③段引用诗词比喻说理,冲淡了全文论证的气势与力量。

D. 第⑤段画线句中的“总”字,强调了“生命平衡的力量”贯穿人的一生。2.结合全文,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5 分)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命平衡的力量。

B. 本文第②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证明观点。C.萨班哲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他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D.本文通篇都运用了举例论证来说明中心论点。

3.下列成语,不符合本文中心文意的一项是(A )(5 分)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阅读理解(三)

血液的构成

①人的体内有奔腾的江河,它是鲜红色的。这红色的江河就是血液。

②(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人的血液里有大量的红血球,红血球里充满了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当它吸取新鲜的氧气时,带铁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就使血液变成红色。)也许你会奇怪,铁与氧结合会变成铁锈,为什么人体中的铁不会生锈呢?原来,血液中的铁被“锁”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可以吸取和放出氧,却无法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因而也就不会生锈了。

③人的血液里还有白血球,白血球是圆形的。其实,它不是白色的,而是无色的,医生在验血时为了看清它们,才将它们染上白色。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它主要有中性白血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④血小板是人体血液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们的外形和边缘规则的平板不同。血小板多数是两面凸起的椭圆球体,还有些是不规则的碎片。血管只要受伤,它们就会在伤口聚集,将伤口塞住,随后血浆中的化学物质就会促使血块形成,将伤口封起来。

⑤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是三种不同的血细胞,这些血细胞悬浮在血浆中,就构成了人体的血液。

1. 本文说明的内容是(D )(5 分)

A. 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 B. 人体内奔腾的江河

C. 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 D. 人体血液的构成

2. 本文第②段中画括号部分的说明顺序是(C )(5 分)

A. 从概括到具体 B. 从整体到部分

C. 从结果到原因 D. 从主要到次要

3. 对人体的血液中所含的三种血细胞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5 分)

A. 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 B. 红血球、血小板、血清

C. 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血球 D. 血浆、白血球、淋巴细胞

阅读理解(四)

生命啊,生命

“生命”这个词人人都懂。可是,真正使我懂得“生命”并使我内心受到震撼的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

秋日的一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忽见山坡上满目枯黄中有一抹醒 目的翠绿。定眼看时,原来是几簇野花,长得蓬蓬勃勃的。我叫不上名字。细看剑状的叶子泛着油光,在花的四周片片竖起。有的根部还长出一枝和 叶片同样翠绿油亮的茎来,茎的顶端是一束淡蓝色的花蕾。我想,名苑华 园之外并非皆下贱之物,这生长于荒郊野外的无名花不正在一片肃杀中独 领风骚吗?世间万物风流百代的岂只是“金枝玉叶”?我忽而想起我的花瓶 来,便信手采了几根花蕾,回家后把它插在瓶里。

每天照样上学,放学;每天匆匆做作业,复习功课,只是偶尔瞥一眼桌角那瓶中的花蕾,它好像不愿开放,一副很疲惫的样子。这样不觉过了十几天,等我再瞥它时,哎呀!它已经蔫了!我这才猛然想起,那天插到瓶子里时根本就没有给它加水!我不禁感到歉然。不过,我庆幸我没有把这花蕾扔到窗外去,因为奇迹就在这几天以后发生了。

一天清晨起来,我只觉有一缕馨香幽幽袭来,猛一转头,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桌角花瓶里,那早被我遗忘的无名花悄悄开放了!蔫得成了黑蓝色的皱巴巴的花瓣间露出一星花蕊,有的已经干瘪,却仍紧紧咬着同样干瘪的枝头不甘落下。整束花不见一丝绿意。蜷曲的黄叶默默地守护着复生的花朵,犹如一息尚存的士兵在曙光中高举着那遍布弹痕的、神圣的战旗!

生命啊,生命!

我的血猛地躁动起来。一种从未有过的愧疚疯狂地咬啮着我的心。二十天啊,它没有得到一滴水的滋润,这个身受重伤的生命却至死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把最后的微笑和温馨留给这个世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伏尼契笔下的牛虻,正捂着涌血的胸口,一步步摇晃着向我走来,而我正是那个向他射出罪恶子弹的凶手!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虔诚地给它浇灌了水,这如饥似渴的水。我在无言中心里涌起一种感奋,一种冲动;啊,生命!一介小花尚能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该如何呢?

1. 从全文看,“使我内心受到震撼”的是什么?(B )(5 分) A.几簇野花,长得蓬蓬勃勃的。

B. 因二十天没浇水而蔫了的无名花竟悄悄开放了。

C. 茎的顶端是一束淡蓝色的花蕾。

D. 一息尚存的士兵在曙光中高举着那遍布弹痕的、神圣的战旗。

2. 第 4 段 “蜷曲的黄叶……神圣的战旗”这个比喻句揭示了无名花怎样的特性?( D )(5 分)

A. 蓬蓬勃勃竞相开放。

B. 虽然二十天没浇水也悄悄开放了。

C. 茎的顶端是一束淡蓝色的花蕾。

D. 无名花有顽强的生命力。

3. 对选文内容和写作方法所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5 分)

A. 作者认为,除了这些无名之花,生长于名苑华园之外的尤其是荒郊野外的花草都是下贱之物。

B. 对篇末所提问题的回答应是:人应当不怕困难和挫折,身处绝境中要有求生的信念和生存的能力。

C. 写瓶中的无名花开放运用了细节描写,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令人读后不能不为花的顽强所震撼。

D. 选文礼赞生命是通过描写、衬托的手法表达出来的,一处是“我想”,另一处隐含在最后的三段文字中。

阅读理解(五)

雨的四季刘湛秋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摇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灰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

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 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 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 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 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 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 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 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 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而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 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裁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 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 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 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 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 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 声,近处的蛙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档的时候,雨,似乎 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 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 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 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 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 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 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 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 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 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 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 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 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 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 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 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 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 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 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 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 文章第 2 自然段画横线的文字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A )(5 分) A.比喻和拟人 B.拟人和对比

C.比喻和借代 D.对比和借代

2.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5 分)

A. 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 文章从形、声、气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

D. 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 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3. 文章的最后,“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 爱恋,结合全文,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C )(5 分)

A. 春雨别有一番风情。

B. 雨闪着光,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灵魂得到净化。

D. 冬雨端庄而沉思,自然而平静。

阅读理解(六) 一块有思想的石头王伟锋

这是一块褐色的石头,外表看上去很普通,内里却蕴藏着美玉。它躺在山间的一条小溪边,寒来暑往,卧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一年又一年,褐色石享受着阳光,闻着花香,听到淙淙的流水之声, 真好啊,褐色石觉得,这就是幸福人生的至高境界了。

每天一觉醒来,褐色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诸般美好。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一天,地理学教授跟随驴友团登山,在小溪旁歇脚的时候,他对一块带花纹的石头敲敲打打了许久,蓦地大叫起来--这里有一块璞玉!他庄重地把花纹石抱起来。由于石头太大,他把包里许多东西都丢弃了。

花纹石被带出了大山,这让褐色石很是替花纹石的命运担忧。一块石头,远离大山,远离阳光、花香和流水,是一件多么可怕而不幸的事情。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褐色石始料未及。地理学教授走后不久,漫

山遍野突然来了黑压压许多人,疯狂地在山上找寻着,挖掘着……为了争抢一块石头不惜互相谩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

花纹石真的是一块璞玉啊,可以想象,它现在是多么风光!那么,自己也是一块美玉,怎么没有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褐色石为自己鸣不平,它

大喊大叫起来,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人理会它,狂热的人们在它身上踩来踩去,就是没有人弯腰捡起它。也有人满怀希望地看它一眼,立刻飞起一脚把它踢开--什么破玩意儿!

褐色石成了出气筒,被人踢来踢去,伤痕累累。世间万物皆有尊严, 何况一块蕴藏美玉的有思想的石头!褐色石简直气疯了--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

不知过了多久,山里终于安静下来。人们散去了,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失魂落魄,还有人把性命丢在了山里,成了孤魂野鬼。

望着天上那轮残缺的月亮,褐色石抚摸着身上的伤痕,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像花纹石那样走出去,见识大世面,出人头地;谁要能把自己带出山去,一定好好报答人家!难挨的等待中,机遇终于降临。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上山来了,他把褐色石随意地捡了起来,连同其他几块石头一起带了下山。

小男孩想把石头卖给玉器厂,老板不屑一顾,要赶他走,但经不住小男孩的苦苦哀求,只好让工人打开。当褐色石的外皮打开时,人们瞬间惊呆了--居然是一块颜色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

小男孩欢呼起来,他上高中考大学的费用没问题了。褐色石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它也打开心扉,实实在在地报答了人家。

就这样,褐色石--不,如今它已经是一块翡翠了,被玉雕大师精心雕琢,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在五光十色的华丽灯光下接受络绎不绝的掌声与赞美。

但好景不长,它被一个富豪收藏家买下,安置在地下室,锁进了保险柜,还用厚厚的防弹钢板做成安全罩,严严实实地罩起来。收藏家每年只打开保险柜一次。褐色石头再也见不到阳光了。

它大喊大叫地抗议,但没有人理会它,四周只是一片深沉的黑暗。 它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它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阳

光灿烂、花香馥郁、流水淙淙的山中小溪。可是,那样自由自在的日子, 一去不返,它永远也回不去了。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B )(5 分)

A. 作者通过叙述褐色石头的遭遇,揭示了命运的多边性,表达了对世人盲目逐利行为的批评。

B. “褐色石简直气疯了”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山里疯狂地挖掘石头破坏了自己的生活。

C. 褐色石感激把自己带出大山的小男孩,实实在在地报答人家,这体现了它的知恩图报。

D. 小说采用拟人的手法,从褐色石的角度展开叙述,赋予褐色石“人” 的情态,构思新颖。

2. 小说叙写花纹石被带出大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A )(5 分) A.推动了情节发展,使整个故事曲折有致。

B. 突出了褐色石居住环境的美好和它的幸福、满足之感。

C. 与文末褐色石被关进保险柜生活在黑暗中形成强烈反差。

D. 体现出花纹石是一块真正的“有思想”的石头。

3. 品味句子“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不正  确的一项是( D )(5 分)

A. 描写了山间小渓旁动物们玩耍、嬉戏的自由生活,突出了褐色石居住环境的美好和它的幸福、满足之感。

B. 小动物的自由与文末褐色石被关进保险柜生活在黑暗中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C. 语言生动有趣,描摹小动物活动情态惟妙惟肖。

D. 褐色石不安于现状,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二、古诗文阅读(30 分)

古代诗文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每道 4 分,共 20 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求全责备 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

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比喻 B.排比 C.对偶 D.对比

3. 下列句中“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且焉置土石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积水成渊,蚊龙生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 “驽马十驾”中“驾”的意思是( B )

A.车辆 B.驱赶、奔跑 C.天 D.驾车5.本段文字议论的中心是( B )

A. 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 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 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二)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2 分,共 10 分)

1.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古代诗文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每道 4 分,共 20 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 用来……的 B.因此 C.原因 D.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2. “吾从而师之” 中“师”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 师道 B.学习 C.老师 D. 以……为师

3. 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D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吾从.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

4. 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B )

A. 不拘于时,学于余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 而耻学于师

D. 师不必贤于弟子

5. 本段文字讲述的主要内容是( A )

A. 正面论述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B. 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 论证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D. 交代写作《师说》的缘由。

(二)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2 分,共 10 分)

1.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古代诗文阅读(三)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每道 4 分,共 20 分)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 本段文字节选自《阿房宫赋》,它的作者是( C ) A.欧阳修 B.韩愈 C.杜牧 D.苏轼

2.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中“族”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使……灭族 B.灭族 C.灭亡 D.族人

3. “秦人不暇自哀”中“不暇”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没有闲暇 B.赶不上  C.没有等到 D.来不及4.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A )

A.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C.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5.本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B )

A.正反对比 B.借古讽今 C.以小见大 D.卒章显志

(二)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2 分,共 10 分)

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古代诗文阅读(四)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每道 4 分,共 20 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 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B )

A.十年春,齐师伐我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D.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 “何以战?”的意思是( C )

A.为什么作战? B.作战的原因是什么? C.凭借什么作战? D.怎样作战?

3.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中“孚”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使人信服 B.信服 C.服从 D.使人服从

4.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中“察”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明察 B.观察 C.察看 D.监察

5. 本段文字中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C )

A.动作描写 B.肖像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二)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2 分,共 10 分)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三、语言文字运用(30 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A.楔.子(xiē) 咽.气(yàn) 驯.服(xùn) 刊载.(zǎi) B.歼.灭(qiān) 脉.搏(mài) 黯.然(àn) 簸.箕(bò) C.畸.形(jī) 强横.(hèng) 成绩.(jī) 膀.胱(páng)

D.囹.圄(líng) 茶几.(jǐ) 阴霾.(mái) 禅.寺(chán)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

A.创.伤(chuāng) 蚌.壳(bàng) 剥.夺(bō)  人参.(shēn) B.禅.让(shàn) 颤.栗(zhàn)  拾掇.(duō) 精辟.(pì) C.奴婢. (bì) 玷.污(diàn)  哺.育(pǔ)  赎.罪(shú)

D.亲昵.(ní ) 芳菲.(fēi) 汾.酒(fén) 股肱.(gōng)

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A.肖.像(xiào) 海蜇.(zhé)

譬.如(pì)

伎俩.(liǎng)

B.埋.怨(mái) 古剎.(chà)

恫.吓(dòng)

氛.围(fèn)

C.麾.下(huī) 白桦.(huà) 诘.责(zhé) 蒙.族(měng) D.东莞.(guǎn) 和.面(huó) 汲.取(jí) 暴露.(lòu) 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A. 叨.唠(dāo) 豌.豆(wān) 吓.唬(xià) 斡.旋(wò)

B. 鲜血.(xiě) 拓.片(tà) 孵.化(fū) 单.于(chán)

C. 倭.寇(wō) 睿.智(ruì)  毗.邻(bǐ) 柏.林(bó) D.甄.别(zhēn) 喑.哑(àn)  果脯.(pǔ) 炮.烙(páo) 5.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

A.脉膊    松弛    天翻地覆       B.重叠    辐射    言简意骇C.妨碍    凑合    自暴自弃       D.渡假    精粹    一鼓作气6.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寒噤     荒辟    富丽堂皇     B.渲泄    琐屑     月明风清C.烦燥     吊唁    大有稗益     D.取缔    毗邻     步履维艰7.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梦魇

延伸

不计其数

B.宣染

玷辱

沧海桑田

C.肖像

通辑

变本加厉

D.吉祥

抚慰

兴高彩烈

8.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怄气

陷阱

世外桃源

B.明片

仲裁

千篇一律

C.座落

营销

甘败下风

D.膺品

暴躁

英雄辈出

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 面对时刻变化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世界各国应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社会的进步。

B.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 叶笃正、吴孟超两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荣获 2005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D.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在市民广场上载.歌.载.舞.,引得行人驻足观赏。B.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C. 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忘.乎.所.以.,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D. 为人处事,应作一名谦谦君子,不要飞扬跋扈,锋.芒.毕.露.。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 二十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在长城上萍.水.相.逢.,共叙别后之情。

B. 我们既要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C. 秋风中叶子簌簌而落,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D.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我确信勤奋刻苦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B. 为迎接“世界环境日”的到来,市容环境综合治理“百日大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C. 大型音画舞蹈《梦在这里飞扬》,将老干部们发挥余热的场面展现得琳.琅.满.目.。D.这里是侗乡深处,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进得村来,我们真有点置身于世.外.桃. 源.的感觉。

13.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作者多年  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  出来,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  ,充满了纯朴的人情美。

A.积淀

流淌

契合

B.积聚

流淌

吻合

C.积淀

流露

吻合

D.积聚

流露

契合

14.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B )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民族文化的  之一。考古发现  ,旧石器晚期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 。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发祥地

证明

并存

C.发源地

证明

并存

D.发祥地

表明

共存

15.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最好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只有这样,才能  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和  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否则,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作品的精神,错误地过分拔高或贬低作品的思想境界。 

16.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B )

①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  ,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②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  的义务。

③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  。 

A.暴发

抚养

盈利

B.暴发

赡养 营利

C.爆发

赡养

盈利

D.爆发

抚养 营利

17. 在下列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 中国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 在流行歌曲颁奖盛典现场,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由于今年夏天许多地方天气持续的酷热酷旱,导致了蔬菜价格的明显上涨。B.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C. 中国政府是服务于人民的政府,人民对政府的满意直接表明政府对人民的服务质量的优劣。

D. 给病人做手术,过去由医生个人决定,现在规定重大手术需要集体讨论决定, 这就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1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 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深度。

D. 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2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 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B.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C.我们在期末检测中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是平时的努力。

D.每位同学都希望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D )

南戏艺术从萌芽到成熟的进程是漫长的。温州等地的民间歌舞小戏,  ,  。  ,  ,  ,  而五大传奇戏的出现,则标志着南戏艺术的成熟。

①在进入城市以后

②它的戏剧结构也就更加严谨和完整了

③随着南戏活动地区的扩展

④戏剧结构比较简单

⑤各种舞台艺术的综合运用才逐渐成熟

⑥ 出 场 的 角 色 也 只 有 三 四 个 人 物

 A.⑥④①⑤③② B.④⑥①③②⑤

C.⑥④⑤①②③ D.④⑥③①⑤②

2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C )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  ,  ,  ,  ,  ,  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④通过建立“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和“生产一消费—再循环”的模式

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A.①④⑤③②⑥ B.①⑥④③⑤② C.④②③⑤①⑥  D.④⑤⑥③②①

2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 )

卡耐基和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退为进,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 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  ,  。

  ;  。  。

①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

②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

③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

④只有知己,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坚守住什么样的底线

⑤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A.②⑤④①③ B. ④①②⑤③ C.⑤④①②③ D.②⑤①④③

2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C )

前年,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我在一棵枯死的胡杨树跟前站立了很久。

  ,  。  。  ,  。  ,那么,沙漠为什么不可以重新变成春天的故乡呢?

①我赞叹它

②乃是因为它虽然已死去千年,但仍然以一棵树的形象存在于人间

③那么就可以证明,沙漠只是后来的演变

④既然沃野可以变成沙漠

⑤由此也引发我的思考:既然千年前这里还有树木

⑥它虽然再也听不见春天的召唤,但却给执著的生命留下不朽的启迪A.⑥⑤④③①② B.⑥⑤③④②① C.①②⑥⑤③④ D.①⑥⑤④③②

四、作文(60 分)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毛泽东曾说过:“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会犯错误:一种是还没出生的人,一种是已经死去的人。”每个人在学习、交友、生活、工作等上面都曾犯过错误。有人错得离谱,有人错得美丽;有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有人歪打正着,将错就错;有人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人明知故犯,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请以“错误”为话题,结合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字数不少于 600 字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毕业成绩优异,但在德国求职时却屡屡被很多大公司所拒绝,选了一家小公司,没想到仍然遭到了拒绝。这位留学生很纳闷。一个德国公司的老板给他看了一份记录,原来这位中国留学生在乘坐公共汽车时曾经被抓住过 3 次逃票。

请针对上述材料,选择一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字数不少于 600 字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他们默默无闻/却让我们屹立世界/他们走进历史/却让我们拥抱未来/他们失去生命/却让我们生生不息/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英雄/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请针对上述材料,选择-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不少于 600 字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路上充满着挑战,挑战首先是挑战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敢不敢迈开第一步是挑战;要不要改变不适当的行为习惯是挑战;愿不愿承担应负的责任是挑战;能不能承认错误也是挑战。

请以“挑战”为话题,结合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不少于 600 字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道:“回首昔日,留在我记忆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悦,倒是那曾经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怀念。”

追求产生于一种人生定位,追求的意义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哪怕难如所愿,即使所得甚少,但仍不失幸福与快乐……

你对此又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习作。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不少于 600 字

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 历年分数 考试大纲 报名入口

历年试题New 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