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高职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
以下是高职单招网为大家收集的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高职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供参加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高职自主招生考生参考!
第1题: |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 | 金就砺则利 |
B、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C、 | 輮以为轮 |
D、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 B项“有”通“又”,“再”的意思;C项“輮”通“揉《新安吏》、《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使……弯曲”,动词;D项“生”通“性”,本性 |
第2题: |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神秘的宗教意义 ②取材于自然,琢磨于宫苑的玉制品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③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 ④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⑤把玉的自然品质作为“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 ⑥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A、 | ①③⑤②⑥④ |
B、 | ②⑥①⑤③④ |
C、 | ①⑥②③⑤④ |
D、 | ②⑥①③④⑤ |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 选B。本文段主要介绍中国“玉文化”的特点。根据语意,第②句和第⑥句讲“玉”因其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成为“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应排在前面;再根据第①句中的“也”、第⑤句与第③句中的“更”、第④句中的“因此”等连词,可以判定各句间的排 序应如B 项所示。 |
第3题: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 |
A、 | 适宜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赏心悦目。 |
B、 | 他以身试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劝导别人。 |
C、 |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
D、 | 老师深情的说:同学们,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呀! |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 选C。 A项:赏心悦目:指因看到好的事物而心情欢畅; B项:以身试法:指试着亲身去做犯法的事,指明知故犯; D项: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
第4题: | 下列有关郁达夫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
B、 | 散文《故都的秋》、《茫茫夜》等,情景交融,文笔优美。 |
C、 | 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 |
D、 | 1922年,他从日本回国,参与组织“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 《茫茫夜》是短篇小说,不是散文。 |
第5题: | 下列各句中,不属于描写的一句是( ) |
A、 |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嫩红微肿的。 |
B、 | 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 |
C、 | 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 |
D、 | 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 |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 选B。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朴素直白的对话),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B项是叙述。 |
第6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 干干净净 抚养 殷勤 好象 候车 |
B、 | 清清爽爽 敷衍 款待 惦念 嘱咐 |
C、 | 不辞劳苦 搜索 铜活 高梁 欢渡 |
D、 | 爱屋及屋 挣扎 筹划 安详 揉合 |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 选B。 A项:好像 ;C项:高粱 欢度;D项:爱屋及乌 糅合 |
第7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 他参加工作后,坚持上业余夜校,刻苦钻研医务水平。 |
B、 | 这支古老移民仍保留着钻木取火方法获取火种来照明和取暖。 |
C、 | 列宁的每个演说和每篇文章,都具有通俗、简短、准确的特点。 |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 A:定语重复:“业余夜校”,夜校肯定是业余的,应删除;“钻研”指深入研究,动词,后面应跟研究对象的名词,应改为“钻研医务技术”; B:缺宾语,保留“什么”,应改为“这只古老移民仍保留着钻木取火方法获取火种来照明和取暖的习惯” |
第8题: | 《废墟的召唤》中,作者凭吊废墟的目的是( ) |
A、 | 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描绘,意在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一样的废墟的关注,并付诸行动改变它。 |
B、 | 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废墟一样凝固的事物的关注,召唤起一种积极改革、弃旧更新、寻求新的建设和发展的时代精神。 |
C、 | 宣扬废墟的警示作用,呼吁人们正视废墟。 |
D、 | 让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 选B。本文的主旨意在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凭吊,聆听和思考,表达作者呼唤人们改造这“凝固的历史”的愿望,传达出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