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安信息职业大学高职分类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以下是高职单招网为大家收集的西安信息职业大学高职分类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供参加西安信息职业大学高职分类考试考生参考!
第1题: |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 | 谥号(yì) 确凿(záo) 菜畦(qí) |
B、 | 倜傥(tì) 骊歌(lí) 戏谑(xuè) |
C、 | 佃农(diàn) 妯娌(zhóu) 滞呆(chī) |
D、 | 无垠(yín) 愧怍(zuò) 毛坯(pēi) |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 A:谥号(shì hào);B:滞呆(zhì dāi);C:毛坯(máo pī) |
第2题: |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它的作者是( ) |
A、 | 徐志摩 |
B、 | 朱自清 |
C、 | 艾青 |
D、 | 席慕容 |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 无 |
第3题: |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神秘的宗教意义 ②取材于自然,琢磨于宫苑的玉制品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③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 ④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⑤把玉的自然品质作为“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 ⑥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A、 | ①③⑤②⑥④ |
B、 | ②⑥①⑤③④ |
C、 | ①⑥②③⑤④ |
D、 | ②⑥①③④⑤ |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 选B。本文段主要介绍中国“玉文化”的特点。根据语意,第②句和第⑥句讲“玉”因其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成为“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应排在前面;再根据第①句中的“也”、第⑤句与第③句中的“更”、第④句中的“因此”等连词,可以判定各句间的排 序应如B 项所示。 |
第4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考生在考试时遇到一时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_____,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那青青的嫩竹,或一两株临窗,或三五丛傍水,为生活平添许多情趣。郁郁葱葱的万竿碧竹,更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_____。 |
A、 | 琢磨 释怀 未免 |
B、 | 琢磨 忘怀 未免 |
C、 | 捉摸 忘怀 不免 |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 释怀:常指抒发情怀或者放下牵挂; 忘怀:一般只忘记;题意中表达让人记忆深刻,不容易忘记; 未免:实在是,不能不说是;不免:必然,免不了; |
第5题: | 对《诗经》《无衣》中有关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袍”是战袍,“泽”是内衣,“裳”是下衣。 |
B、 | 诗言“无衣”就是没有上战场可穿的衣裳,由此可见当时百姓生活的贫困。 |
C、 | “兴师”就是起兵,指国家受到侵扰,要出兵打仗;“我”指即将出征的战士。 |
D、 | “仇”是动词,“同仇”即共同的敌人,“偕作”是共同奋起,“偕行”是共赴战场。 |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 选B:“无衣”是实写,不过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 |
第6题: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 |
A、 | 适宜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赏心悦目。 |
B、 | 他以身试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劝导别人。 |
C、 |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
D、 | 老师深情的说:同学们,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呀! |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 选C。 A项:赏心悦目:指因看到好的事物而心情欢畅; B项:以身试法:指试着亲身去做犯法的事,指明知故犯; D项: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
第7题: | 以下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
B、 |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
C、 |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
D、 |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亳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 文言文断句一是看句意,一是分析动词和附近名词的关系。从句意上看, 这句话的意思是:宣和末期,高丽入宋朝进贡,使者所过的地方,调发民夫修整船只,引起骚动且用度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且对于中原之国来说又没有丝毫的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孙傅把他安置在蕲州。从动词和名词的关系来看,动词“贡、过、谓”的发出者分别是“高丽、使者、宰相”,所以以上动词应该紧跟着发出动作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故可以排除C、D。而选项A、B的不同只在于动词“奏”的主语是谁,很明显,“奏”不是孙傅自己发出的,也不是突然冒出的苏轼发出的,而是宰相发出的动作,故“奏”不应紧跟名词“苏轼”,所以排除B,正确答案是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