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质测试》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本考纲适用于报考我校所有专业的无2024年学考成绩的普高往届考生、中职生及同等学历考生。
二、考试内容
(一)语文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规范、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写作记叙文、简单说明文和议论文。
1.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1)识记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理解现代常用汉字的字义。
(2)表达应用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 反问)。
2.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3. 现代文阅读
(1)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 文言文阅读
(1)理解
能准确判断文言句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根据语境翻译文言句子,理解文章内容。
(2)分析综合
概括古诗文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鉴赏评价
初步欣赏文言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二)数学
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并考虑到应用性和职业性的特点,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1.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和全集的含义;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3)集合的基本运算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2.常用逻辑用语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 p,则 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3.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1)函数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2)指数函数
了解实数指数函数的意义,掌握指数函数的运算、图像和性质。
(3)对数函数
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4)幂函数
了解幂函数的概念、性质和计算。
(5)函数的运用
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不等式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
5.三角函数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的概念;
(2)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3)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计算方法。
6.直线和圆的方程
(1)直线与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圆与方程
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如何求出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7.数列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
(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函数;
(3)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
(4)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5)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平面向量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
(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两向量相等的含义;
(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4)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计算。
(三)英语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定,要求考生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达到相应水平,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具备基本的英语交际的能力、阅读和翻译技巧能力。
1.英语知识运用
(1) 名词
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不可数名词、专有名词、名词所有格。
(2) 代词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疑问代词。
(3) 数词
基数词、序数词。
(4) 介词和介词短语
常用介词及其词义;介词与某些动词、形容词、名词的固定搭配;介词短语及其用法。
(5) 连词
并列连词及其用法;从属连词及其用法。
(6) 形容词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其用法。
(7) 副词
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其用法。
(8) 冠词
不定冠词的基本用法;定冠词的基本用法;零冠词的基本原则。
(9) 动词
①动词的分类: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连系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
②动词的基本形式:动词原形、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不规则动词的形式。
③常用情态动词及其基本用法。
④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的简单形式及其主要用法。
⑤常用虚拟语气的形式及其基本用法。
(10) 时态
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将来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
(11) 语态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基本用法。
(12) 句子
①句子种类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②句子成分
主语、谓语、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③主谓一致关系
④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⑤并列复合句
⑥主从复合句
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
⑦倒装句
⑧省略句
⑨强调句
2.阅读理解
要求考生能以每分钟 70-80 个词的速度,读懂生词率不超过 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和有关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等不同题材的材料和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5)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6)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三、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分值比例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长:120分钟
3.试卷总分:300分,其中语文100分,数学100分,英语100分。
4.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四、参考书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必修上册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必修下册
3.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必修第一册A版
4.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必修第二册A版
5.译林出版社《英语》必修第一册
6.译林出版社《英语》必修第二册
7.译林出版社《英语》必修第三册
《职业技能测试》考试大纲
一、适用对象
本考纲适用于报考我校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考生。我校职业技能测试分专业组采取以下测试方式:专业组一:笔试+实践操作;专业组二:笔试。
二、考试内容
以中学所学知识为基础,考察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律意识、信息化素养、心理素质、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其目的是测试考生应具备、应知、应会的基本品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职业适应能力。
(一)时事政治与道德法律
1.具备基本的政治常识和政治判断;
2.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
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具备基本法律素养;
4.了解近一年国内国际重大时事。
(二)信息化素养
1.理解信息的概念,包括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2.掌握信息获取方式,包括运用局域网或ADSL连网方式将计算机接入网络系统;浏览互联网站内容,利用关键字或其他方法检索网络信息;摘取网页信息,或利用工具软件下载和保存网页或文件资料;利用网络收发电子邮件、在线交流和即时通信。
3.掌握信息的处理,包括运用word或者wps等文字编辑工具编辑文本、图片等;运用Excel简单处理数据;运用PPT简单编辑演示文稿。
4.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前沿技术大致方向和一些目前前沿技术概念,比如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元宇宙等。
(三)**传统文化知识
1.识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先秦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主张的思想;我国各个朝代的名称、建国人姓名及建国时间。
2.识记我国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我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及主要习俗。
3.识记《诗经》的主要结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主要作家及代表作名称;我国古代主要的画家、书法家的姓名及代表作名称;我国五大戏曲剧种的名称、特点及代表作名称。
4.识记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的姓名及主要著作名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名称。
(四)思维能力
1.具备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包括对数字、词语、图形、概念、事例等材料的理解分析、逻辑判断、演绎推理、归纳综合等。
2.具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材料阅读与分析能力
能针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急救能力
报考专业组一的考生需通过实践操作考核急救常识并展示自己的急救能力。
三、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题型
(一)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长:120分钟
(三)试卷总分:专业组一:笔试(210分)+实践操作(90分);专业组二:笔试(300分)
(四)专业分组
专业组 | 专业名称 |
专业组一 | 医学美容技术 |
老年保健与管理 | |
化妆品经营与管理 | |
专业组二 | 护理 |
护理(社区护理方向) | |
护理(口腔护理方向) | |
护理(涉外护理方向) | |
护理(中医护理方向) | |
助产 | |
药学 | |
中药学 | |
药品经营与管理 | |
医学检验技术 | |
口腔医学技术 | |
眼视光技术 | |
视觉训练与康复 | |
预防医学 | |
康复治疗技术 | |
康复治疗技术(音乐治疗方向) | |
言语听觉康复技术 | |
言语听觉康复技术(可孚定向班) | |
中医康复技术 | |
(五)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四、参考书目
1.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2.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3.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4.2023年4月-2024年3月时事政治
5.逻辑思维训练500题
6.国学常识200问等
7.急救类操作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救护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著
职业技能(实践操作)测试方案(专业组一)
一、考试内容
你在公园散步时,发现一个人突然倒在地上,没有意识。请你迅速开展单人徒手心肺复苏对其进行救护,完成以下操作内容:
(一)评估与呼救
1.评估现场: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采取自我防护的措施。判断意识:轻拍被施救人员的双肩、在两侧耳边高声呼唤,观察被施救人员有无应答。
2.检查呼吸:采用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声音、感觉被施救人员口鼻有无呼出气流的方法,用千位数的方式从1001数至1007进行计数(4个数字为一秒),7至10秒内判断被施救人员的有无呼吸或者异常呼吸。
3.呼救求助:大声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二)胸外按压
判断被施救人员无意识无呼吸或者呼吸异常,立即开展心肺复苏术。解开被施救人员的衣物(保留贴身衣服),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即胸骨下半部为胸外按压点,一手掌根紧贴按压位置,双手十指相扣,掌根重叠,手指翘起,双上肢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轴垂直下压,按压频率100至120次/分,按压深度成人5至6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回复原状,尽量避免按压中断。
(三)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及评估
30次胸外按压后,将被施救人员的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异物,采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无颈椎外伤的情况下),实施2次人工呼吸,注意观察被施救人员胸廓起伏情况,胸廓隆起为有效,应避免过度通气。
30次胸外按压及2次人工呼吸为一组,按压/吹气比为30:2;每5组评估1次,被施救人员的呼吸及脉搏。测评中,被测试人员须操作5组(30次胸外按压及2次人工呼吸)后实施评估,口述被施救人员自主意识恢复,等待下一步救援,整理被施救人员衣物,报告操作完毕。
二、考试标准
项目 | 分值 | 计分标准 |
评估与呼救 | 9 | ●确认现场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 ●判断意识 ●检查呼吸 |
胸外按压 | 36 | ●掌根放在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即胸骨下半部 |
开放气道 | 9 | ●清除异物 |
人工呼吸 | 18 | ●吹气约1秒钟 ●可见胸廓隆起 |
评估 | 9 | ●检查呼吸 |
循环胸外按 | 9 | ●按压/吹气比30:2 ●给予2次人工呼吸 |
三、考试说明
1.考生在心肺复苏模拟人上施行心肺复苏急救操作。
2.时限为5分钟,时间到选手立即停止操作,超时后未完成的操作不计分。
3.每个考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不得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