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2023年职教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浏览
2024-05-30 16:06:10

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题量丰富的江苏的职教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虽然高职职教高考网没有收集到2024年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职教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但,通过这些模拟试题,大家依然可以对职教高考考试有所了解,对语文考试中的相关知识重点也能更加清楚。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2023年职教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以下是高职单招网为大家收集的2023年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职教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供参加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职教高考考生参考!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2023年职教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第1题:

选出对下段文字分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A、

作者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B、

作者运用白描式的语言,凭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把秋天槐树的特征,有动有静地表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

C、


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文字细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D、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表达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参考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本句从触觉、视觉等方面准确地描绘了槐树落蕊最大的特色和生活感受。首先此句没有运用比喻,排除D项;BC两项认为此句感情热烈明快、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不正确。

第2题:

下列对联中适合“重阳节”的一联是()

A、

登高喜度老年节  赏秋畅饮菊花酒

B、

几处笙歌留朗月  万家萧管乐中秋

C、

地得清秋一半好  窗含明月十分圆

D、

七十载不忘信念  千百年不忘春秋

参考答案:A。解析:

A:从“登高”、“菊花酒”可以看出是重阳节,重阳登高;

B:很明显是中秋节;

C:“窗含明月十分圆”,“明月”、“圆”都描述的是中秋节;

D:此联歌颂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第3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A、

秋天的衢州是个收获的季节。

B、

4月28日,首届“钱江源文化旅游节”在衢州市开化县拉开帷幕,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小丫、李咏联袂主持了当晚的文艺晚会。

C、

体育课对大多数同学是有兴趣的。

D、

今年五一期间,我市个别景点由于垃圾箱设置过少,导致游客垃圾乱丢。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参考答案:B。解析:

选B。

A项:语序不合理,“衢州的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C项:语序不合理,主宾颠倒,“大多数同学对体育课是有兴趣的”;

D项:“并非”、“不无”语意相悖,“今年五一期间,我市个别景点由于垃圾箱设置过少,导致游客垃圾乱丢。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不无责任”

第4题: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难免要经历一次次的迷惘,难免会有大大小小的挫折,但即使处于绝境,也不要灰心绝望,因为那也许正是希望的开始。

B、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这种从容前行的心态和旷达超逸的胸襟,让我们能够笑着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前路艰险。

C、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生活阅历丰富的老人们早已淡泊名利,他们注重的是老有所为,注重的是通过不断学习实现自我价值的愉悦。

D、

电影《芳华》中,“活雷锋”刘峰一直喜欢林丁丁,因一时冲动抱了一下林丁丁被发现,导致他的人生发生逆转,这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参考答案:D。解析:

(“如此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起来才感到无限怅恨呢?即使在当年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和人生发生逆转没有关系。)

第5题:

下列语句表述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

北京陶然亭的名字取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B、

“见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的意思是看见落叶就知道天要到傍晚了。

C、

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赤壁赋》都是写秋的名篇。

D、

“秋士”古时是专指那些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参考答案:B。解析:

B。“见落叶而知岁之将暮”本句出自《故都的秋》,意思是“看见落叶就知道一年快要结束了”

第6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

A、

以吾一日长乎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以吾一日长乎尔

吾以也

C、

如或知尔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

如或知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参考答案:B。解析:

A项:“以吾一日长乎尔”,“乎”介词;“生乎吾前”,“乎”介词;B项“以吾一日长乎尔”,“以”表“因为”的意思;“毋吾以也”,“以”表“停止”的意思;C项都表“如果”的意思;D项都是代词,指“有人”。

第7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

B、

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C、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D、

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参考答案:B。解析:

选B。“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中间应使用顿号。

第8题: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他凭借丰富的阅历,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地理老师。

B、

农村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

C、

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D、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参考答案:A。解析:

选A: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与句中语境不符。

第9题:

下列和《静女》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节选自《诗经﹒邶风》。《诗经》多为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静女/其姝。

B、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500篇。

C、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歌曲,“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其中“风”价值最大的。

D、

《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类。赋,即叙述;比,即比喻,兴,是由它物引出所咏之物,即起兴。

参考答案:B。解析: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以上就是江苏的职教高考语文模拟练习题,同学们多做相关练习,就能对江苏职教高考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对2024年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职教高考有一个更充分的准备,大家对语文职教高考中的各种知识点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就能更自信的参加2024年的职教高考考试了。

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 历年分数 考试大纲 报名入口

历年试题New 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