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广东科技学院创建于2003年,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拥有南城和松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图书馆藏书310.85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039.90万元。学校于2011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广东科技学院”。2015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11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760人。

学校紧密围绕东莞地区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学科专业布局,积极服务于东莞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育专业特色。目前共开设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18个。其中网络工程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并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财务管理3个专业通过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验收;软件工程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服装设计与工程、物流管理、商务英语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培育专业。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共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项;建立了381个校外实践基地,其中省级基地9个;与东莞市商贸促进会、冷链协会等行业协会共建有4个产业学院,与东莞证券、莞通股份等知名企业合作开设了16个创新班。2017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

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81.32%。先后有21名教师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854篇,其中四大检索及中文核心期刊共575篇;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奖励365项,其中省部级127项;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189部;主持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23项,其中省级重点、重大项目65项。主持国家新工科研究实践项目2项;2017年、2019年连续获得第八、九届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不断加强育人特色培育,形成了“党委引领、党政统一、分工协作、课堂支撑、全员参与”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深入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积极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作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稳步推进“以体育文化引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体育教学品牌。在“挑战杯”“蓝桥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专业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科专业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广东省大学生定向运动锦标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中,我校学子成绩骄人,年均取得百余项单打冠军,彰显了广大学子勇于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学生就业率持续提升,年平均就业率达99%以上,其中,2018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位居东莞本科高校第1位和广东省本科高校第21位,2019年分别位居东莞本科高校第1位和广东省本科高校第9位。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先后与美、英、澳、日、韩及港澳台地区近3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协同开展本升硕、交换生、双学位、语言培训等合作项目,以及赴台湾高校研修、莞台大学生夏令营、莞港学生双向交流、暑期赴美带薪社会实践、中美大学生文化交流营等短期文化交流项目,给学生搭建国际交流的多元化平台。近年来,先后有120余名优秀学生考取英国爱丁堡大学、诺丁汉大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硕士研究生。

经过17年的发展,学校办学实力稳步增强,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两新’百强党组织”、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单位等荣誉;在中国社会信用研究院、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科教评价网等知名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布的各类高校排行榜中,位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分别为“2018中国民办高校信用指数榜单”广东省第1位;“2019中国民办大学排名150强”华南地区民办大学五强(区域一流民办大学);2018、2019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结果”广东省民办高校第1位;2018-2019年度、2019-2020年度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广东省民办高校第2位。

学校将秉承“崇德、尚学、精艺、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办学方略,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打造四个方面的特色,即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大思政”育人模式特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学科专业特色、以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地域特色、以弘扬大学精神和氛围为核心的文化特色,为实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202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