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工业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位于中俄边境城市——鸡西。鸡西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区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向北开放的窗口和前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中国空军诞生地、“北大荒精神”发源地、“珍宝岛精神”弘扬地,境内机场、铁路、高速公路、高铁(在建)构成了通畅便捷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学校秉承“修德修能,成人成事”的校训,按照“素质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人才培养思路,构建了“1333”多元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共建多个二级学院,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深度融合,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一大批“能就业、敢创业、可创新”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院校、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教育支援西部地区先进单位等称号,是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省首家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学校坐落在中俄界湖——兴凯湖畔,位于鸡西市区中心,教育教学用地53.65万平方米,校舍面积19.08万平方米,教学设施齐备,实验实训条件优越,校内实验实训基地6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152.99万元,图书馆藏书96.84万册。开设20个本科专业(工学11个,管理学2个,文学3个,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各1个)。全日制在校生9091人,其中本科生6438人。有教职工690人,其中专任教师46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372人,教授、副教授18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名师、教学新秀、市级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0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从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聘任院士、首席教授、终身教授和客座教授为兼职教授12人,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79人。
学校科研围绕地方转,项目围绕应用转,建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牵头制定了两项省级标准。“十三五”以来,获厅局级及以上奖项近700项,授权专利近200项,其中,3项发明专利填补全省空白。放电等离子体石墨提纯协同创新科研基地建设项目项目获省专项资金400万元。石墨提纯、生物制药、生物质液化、光电信息技术、新材料开发、新能源环保、水稻自动控制、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开发等10余个项目实现成果转化。成立了学校科学技术协会,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俄罗斯、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姊妹校和首要合作伙伴等关系。与俄罗斯、韩国等高校开展“3+1+2”本硕连读项目合作,开展常态化本科生赴俄体验游学、语言课程游学、专业实践游学和学习交流。出台政策支持教师增加海外学习和体验经历。同时,加强省内外校地、校企、校校间的合作与交流,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校政企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合体”,把人力资源市场建在校园,把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送到校园,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再造。经验被人社部推广,学校被命名为全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素质训练基地、全省大学生创业培训示范基地。
进入新时代,黑龙江工业学院党委带领全校师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省委支持煤城转型发展指导意见精神,积极践行“1146”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了立足龙东、服务煤城转型发展的办学定位,确定了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目标:把学校建设成办学定位鲜明、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突出的“五地一库”和“四个示范校”,即龙江东部地区应用型“落地”人才输出地、科技创新支撑地、高层次人才聚集地、科技成果转化地、文化传承创新承载地和党委政府的新型智库;助推龙江煤城转型发展作用显著的区域高水平应用型示范校、省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和非中心城市校政企合作机制创新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