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1958年学校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年定为现名。建校80年来,学校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我国“一五”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20世纪60年代,学校就以“西军电”之称蜚声海内外。毛泽东同志曾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

学校现建设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70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75万册。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近1700人,硕士研究生8600余人,设有通信工程学院等14个学院。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50个二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101个二级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2个本科专业。2006年教育部公布全国第二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六。

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教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0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87人,硕士生导师690人。学校有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0人,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7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3人。

学校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着成果。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建设有3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人才培养素以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等特色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品牌”。近年来,学校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高,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500余项,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和96%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等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我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建设有国防研究院和空天研究院,先后承担了“863”、“973”、创新工程等1600余项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十五”以来,学校科研指标稳步提升,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3%,三大索引论文数年均增长29%,获国家科技奖励10项,进一步奠定了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突出的国防科研特色优势地位。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学校先后成为中电集团,西安市,国防科工委、陕西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与7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建有3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与国内电子、航空行业的10余个研究所、研究中心、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飞凌、Intel、IBM、惠普等39家跨国公司在学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建校80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15万余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00多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10余位两院院士,近10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培养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着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神五”、“神六”飞船副总设计师杨宏等一大批IT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以及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等,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向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继往开来,创新图强,为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