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西藏民族学院位于渭水之滨的古都咸阳,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学院占地630余亩,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景色怡人,是莘莘学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理想场所。 西藏民族学院建校50余年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走中国特点、西藏特点的教育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辉煌的办学业绩。现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医学和中国史4个硕士一级学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哲学、中国古代文学、病理生理学等16个硕士二级学科,开设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民族学、档案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新闻、新闻学、日语、英语、体育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学前教育等42个本科专业和一批高职专业。目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400多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50%。 学院有一支忠于党的民族教育事业、整体水平较高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10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90余名,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16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位,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4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教学中心3个。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学院共获国家部委级以上科研立项54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项目13项,国家民委项目18项,其他项目1项,许多研究领域在区内甚至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藏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了良好的声誉。我院现有国家民委和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各1个,出版《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和《西藏高等教育研究》两种学术刊物。学院有着良好的办学条件,较为完备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拥有藏书100余万册的图书馆、功能齐全的教学医院、10类32个专业实验室等。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近三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0.04%、86.83%、89.3%,毕业生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不断提高,我院先后荣获国家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典型院校”等荣誉称号,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50余年来,学院始终秉承“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共为国家培养近4万余名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出了3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一大批艺术家、作家、教授、医学家、农学家、工程师等杰出人才,赢得了“西藏干部摇篮”的美誉。2008年10月5日,学院隆重举行了建校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发来贺信,向学院建校五十周年表示热烈祝贺。胡锦涛总书记在贺信中高度概括和肯定了学院建校50年来,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希望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发扬优良传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民族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西藏干部培养基地的作用,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西藏各族群众生活、促进西藏安定团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09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在北京签订协议,共建西藏民族学院,为西藏民族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搭建了新平台。 当前,西藏民族学院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贺信精神以及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以新一轮教育对口支援为契机,以建设更高质量和水平的教学科研型民族大学为目标,积极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新的贡献。